园区新闻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园区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建言首都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13-04-02|文章来源:

4月2日下午,科技支撑首都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工作会在中关村管委会举行。绿创环保、国电龙源等近20家从事大气、污水和固废处理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联盟负责人参会,就首都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建言献策。市委常委陈刚出席会议并发言。

3月28号,北京市召开了城乡建设联盟工作会议,强调动员全市的社会力量,依靠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污水处理等综合环境治理工作。积极发挥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的科技创新优势,是推进该项工作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关村示范区已经形成了节能环保产业的集群发展优势,近些年来始终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其中大气处理、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聚集了一批行业领先企业。

中关村国家环境服务业发展联盟秘书长徐云说,该联盟十年来一直从事工程研究、市场示范、市场推进等工作,包括郑州图书馆、北京园博会主场馆的节能环保工作。现在北京正在动员全市社会力量搞生态文明建设,涉及领域比较多,希望多种领域配合,依靠先进可行技术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共识。

中关村怀柔园企业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是一个集设计、研发、产品生产、工程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掌握了煤制油的专利技术。这套技术把煤完全气化,而且在净化过程当中,全部将硫提前处理掉,属于超清洁燃料,可以解决普通含硫汽油引起的雾霾污染。

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介绍,桑德集团涵盖污水和固废两方面,去年这两个板块收入加起来约有55个亿。现在在全国在建和已经运行的垃圾处理总量每天有两万吨。他建议,北京过去的投资建设运营主要是政府在主导,民间资金参与比重很少,今后希望让民间资本多参与。

陈刚说,北京这些年孕育了一批生态环境的科技企业,这些企业拥有成果,具备市场开拓能力,有一些企业已经实现了成功的案例和市场推广。北京要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重要的一点要依靠科技创新。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市场的手段,形成政策创新机制、示范推广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政策,形成一个鼓励企业参与北京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