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产业方向
根据北京市和海淀区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相关规划文件,海淀区优先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大力发展文化装备产业、积极改造升级传统文化产业。综合考虑产业需求及技术趋势,结合海淀区优势资源、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对区内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进行梳理、整合、细化、深化,现阶段海淀区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应重点发展新媒体、网络应用、数字设计、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五个细分产业。
二、市场需求分析
通过对海淀区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要素主要有四方面,并且对其分解内容进行重要性排序,明确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时间。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增加值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比例,园区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总收入平均增速保持在地区经济增速之上,在网络应用、数字出版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10项以上具有重大影响力自主创新成果,塑造若干享誉海内外的文化科技品牌,培育和集聚一批文化科技领域领军人才和团队,培育出若干家千亿级、一批百亿级文化科技企业,涌现出一大批“专、特、精、新”的文化科技中小企业,在数字设计、新媒体等领域形成1-2个千亿级、8-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将海淀打造成为国家新媒体产业发展示范区、网络应用技术和业态策源地、数字设计创意辐射区、数字出版内容创造核心区和动漫游戏应用模范区,成为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发展先行区。
四、研发需求凝练
通过广泛的调研和论证,围绕关系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发展的重点技术环节,初步梳理出5个重点领域、47个关键技术壁垒,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附件3。
五、重大项目组织
结合技术攻关方向及研发项目组织,围绕公共平台建设、示范应用推广等环节,布局一批重大项目:数字设计领域,远程数字设计协同工作平台项目,创意设计转化平台项目;网络应用领域,三网融合应用促进工程、网络教育推广工程、互联网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新媒体领域,新媒体协同创新平台、三山五园文化科技应用工程、重大历史文化科技再现工程;数字阅读领域,数字阅读普及工程;动漫游戏领域,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工程等。
六、编制技术路线图
根据以上分析,在对上述研发方向及重点项目进行多维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产业技术路线图。
七、工作措施和任务落实
(一)工作措施
1.做好资源对接和政策统筹
深化资源对接,加强与高校、院所、央企等相关部门的对接,用好用足中央、北京市在海淀的科研及产业资源。加强部门协调,加强与区委宣传部、中关村海关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长效沟通机制,推进文化企业进出口退税等税收政策的实施。强化政策统筹,形成架构完整的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及针对性强的促进五个细分领域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实施《海淀区文化科技园区及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积极参与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制定。优化和创新资金支持模式,促进支持模式由以补助、贴息、奖励为主向股权投资多元化转变。促进支持对象由支持单一项目向支持平台类项目转变。设立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发展基金、产业孵化基金。探索施行由行业协会联盟、孵化器推荐申报的模式。
2.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和协同创新
推进一批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实施,围绕4G技术、云计算技术、三网融合技术、多介质多形态内容发布技术、大数据挖掘、数字媒体内容搜索、三维特效、虚拟现实技术、动作捕捉技术等关键技术,挖掘和支持一批重大科技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加快转化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技术成果,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在“海淀文化节”等现有大型文化活动中,增设“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推介会”环节。促进一批文化科技复合人才在企业集聚,依托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加快落实“千人”、“海聚”、“高聚”等高端人才引进计划,进一步推进海淀区青年英才、创业人才、创新人才等政策实施。打造一系列文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设立海淀区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创新型金融产品。支持版权评估、文化企业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的发展。
3.加快重大项目引进和企业培育
大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结合区内新兴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优化政策资源,拓展企业引进渠道,加快引进一批领军企业。加快打造一支多层次的企业队伍,采用“一企一策”的方式为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加快培育文化科技领军企业队伍。组织本区文化科技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业”认定。
4.开展集聚区建设和示范园区认定
开展文化科技园区及孵化器认定,加快实施《海淀区文化科技园区及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开展海淀区文化科技园区及孵化器评选,3年内认定一批文化科技园区及孵化器。大力巩固提升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园区,继续支持中关村软件园、人大文化科技园等园区发展,围绕关系产业发展的共性环节开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体系和产业集聚能力。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专精特新产业园区,强化与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的对接,统筹规划和推进建设一批专精特新产业园区,重点推进万柳文化科技产业园、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清华科技园玉泉慧谷、海淀铸钢创意车间等园区建设。探索建设中关村核心区虚拟产业园,开展虚拟科技园区建设,重点建设中关村核心区虚拟科技园项目,积极推广虚拟园的建设模式。打造一批特色明显的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发展集聚区,引导国内外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企业在甘家口地区集聚,吸引网络应用企业在中关村创意先导基地聚集,促进游戏设计、游戏运营、游戏周边产品开发制作等企业在上地集聚发展,拖动原创动漫、动画制作、动画周边产品开发制作等企业在北太平庄区域集聚。
5.支持孵化平台建设和模式创新
壮大一批文化科技专业孵化器,持续支持人大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关村动漫游戏孵化器等现有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做大做强。建立一批新型孵化和转化平台,促进新型孵化转化平台建设,重点建设新媒体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意设计转化平台,打造3-5个“虚拟孵化器”,策划组织“海淀区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大赛”。打造一批行业交流平台,围绕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细分领域,新建2-3个产业联盟。推动海淀区文化创意协会形成文化科技融合重点行业分会。建设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加快现有重大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资源共享。引导和支持区内文化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等组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服务平台。
6.推进标准规范制定和示范应用
创制一批重大文化技术标准,支持区内龙头企业牵头创制电子书阅读设备、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等国家标准。以先进文化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支持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党团建设,弘扬正面文化价值观,以先进文化引导企业日常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设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等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实施一批示范应用工程,重点实施三网融合应用促进工程、数字阅读普及工程、网络教育推广工程、三山五园文化科技应用工程、重大历史文化科技再现工程等。
7.提升海淀区文化科技品牌影响力
打造若干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争取国家级基地(园区)授牌落户海淀,集中力量打造2-3个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品牌,支持创意设计企业参与知名设计赛事。鼓励新媒体企业参与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演出、赛事的布景设备供应和策划。支持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和交流活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加快对接新传媒产业联盟,争取新媒体节落户海淀。以北京建都860周年为契机,在海淀推出“圆明园之恋”等品牌演艺活动。在海淀文化节中增设“数字出版展”专场。进一步提升“严肃游戏(北京)创新峰会”的影响力。
(二)未来三年工作计划
将上述工作措施分解成未来三年工作任务